资料

回望峥嵘读初心之二:理想信念(下)

今天的红色故事,小编为你讲述回望峥嵘读初心之二:理想信念后半部分的九个小故事。

 “革命者是不怕死的”__向先鹏怒撕“悔过书

1930年7月5日凌晨,都昌县城因宵禁而紧闭的东门被打开,一群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士兵押着一个气宇轩昂、英俊坚毅的青年男子向城外走去。这时,一个气喘吁吁的中年男人手拿一张纸跑过来,大叫:“等一等!向先生,根据石县长的命令,只要在这张悔过书上签上名,你就可以回家了。这可是一个生死门,一出出去,就没命了。你才23岁呀!”这位向先生就是中共都昌县委书记向先鹏。他将悔过书撕得粉碎,高呼着“打倒国民党反动派!中国共产党万岁!走出了城门。伴随着一阵枪响,向先鹏英勇牺牲在城外的湖滩上。

1930年6月23日凌晨,向先鹏被敌人抓获,解送“靖卫团”驻地。向先鹏家境富裕,所以“靖卫团”头子陆土郊一见他就嬉皮笑脸地替他松了绑,并“亲热”地为他打水洗脸,给他安排好饭好菜。面对敌人的花招,向先鹏却冷眼相向。陆上郊劝他说:“你何必死心塌地跟着共产党?如果你答应不做共产党的工作,我就给你个官做,一切由我保证。”向先鹏怒斥:“混账!谁愿做你的狗官!”陆士郊依旧不死心:“向先鹏.你不要怕,只要你改过自新,把你的队伍带过来,你要什么职务,我就给你什么职务。”

向先鹏却正色劝告他,要他把队伍带到革命中去。见反复诱降无用,陆士郊恼差成怒,在7月3日将向先鹏押解到都昌县城,交给了国民党县政府。国民党县长石铭勋用优厚的条件诱降向先鹏但向先鹏坚决地说:“革命者是不怕怕死的,只要我还有一ロ气,我就要革命。”石铭勋见劝降无用,便下达了处决令。

 

自敲门牙扮怎丐__项与年智送情报

1934年,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“围剿”,并精心策划了“铁桶计划”,企图以瑞金为中心,形成一个半径为150公里的大包围圈。先头部队每天只推进5公里,后援部队立刻拉起铁丝网修建碉堡工事,计划在瑞金城外构筑30道钢铁防线。“铁桶计划被国民党列为绝密文件。在中共秘密党员、国民党江西北保安司令莫雄的冒死安排下共产党员项与年得到了“铁桶计划”文件。他迅速把兵力部署、火力配置等情况原原本本地密写在4本字典中。之后,项与年扮成教书先生,怀揣着密写字典出发了。为避开国民党军队的关卡,项与年白天休息,晚上利用夜暮掩护,避开大路,穿山越岭,秘密前行。靠近中央苏区后,项与年发现,不管是大路还是小道都遍布国民党的哨卡,国民党一旦发现可疑人员就会立刻速捕;而且每个村子都有驻军,根本找不到可以借宿的地方。面对这种情况,项与年只能露宿山林,偶尔在僻静处碰到一户人家买点吃的,碰不到就只能以山泉水和野菜充饥。越靠近瑞金,项与年发现路上的盘查越严格,每隔几里路就有一个哨卡,而且每个村子都有碉堡、望哨,这道防线可以说是密不容针。如何关过卡,成了大难题。经过反复思考,他决定改扮成叫花子,走大路通过敌人的封锁线。但他那副文质彬彬的儒雅模样和个乞丐的形象也差太远了。为使自己像一个乞丐,项与年在路旁找了处隐蔽的地方,毅然用砖头掉了自己4颗门牙。巨大的疼痛使他顿时昏倒在路旁,过了好一阵子才清醒过来。想到重任在肩他强忍疼痛将4本密写字典藏在满是污秽的袋子里开始乞讨,把乞讨来的发馊食物放在字典上面,俨然成了一个流浪的叫花子。沿途敌军哨兵见了,很远就括住鼻子将他赶走。在敌人设置的又一个关卡处,突然有一个凶神恶煞的哨兵瞪大眼睛问项与年:“你的嘴巴怎么肿得这么大?”他谎称在一大户人家要饭时,主人不但没给,反而放出恶狗来咬他。慌忙奔跑中,他摔肿了嘴巴。敌人信以为真,让他过去了,就这样路上风餐露宿,经过无数艰难险阻,项与年终于混过了敌人层层哨卡,到达江西瑞金沙洲坝的中共中央驻地。当周恩来接过项与年的绝密情报时,几乎认不出眼前的叫花子就是相当熟悉的老部下项与年。在听完项与年汇报后,周恩来马上命令红军作战情报部门将四本密写字典复原成文字图表,认真分析研究后,立即向中共中央、中革军委汇报。党中央根据各方面的情报和项与年送来的情报进行比照,作出了长征的决策。中央红军赶在敌人的 “铁桶围剿”包围态势形成之前撤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,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。

血染的结婚新照__陈毅安新婚殉党

2002年,北京市有名的照片修复师袁宝钧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,他拿出了一张年代久远、被鲜血浸透的结婚照请求袁宝钧修复。这张照片的主人是一对夫妻,他们的名字叫陈毅安、李志强,送照片来修复的人就是他们的儿子陈晃明。

陈毅安1905年出生在湖南湘阴一个乡村教师家庭。他从小聪明好学,15岁考入湖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。1923年,陈毅安回乡拜访他的小学语文老师邹先生时,遇上了师母的外甥女-18岁的李志强。只见李志强穿着新潮的女生裙,双眼充满生气,一头短发,率真里透着一股泼辣劲。两人一见钟情,从相识到定亲,只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。可是本着“先立业,后成家”的想法,他们的婚期一再推迟。

1926年,陈毅安决意投身革命,考人黄埔军校炮科。深深爱着陈毅安的李志强哪里舍得他流血牺牲,急忙写信劝阻。可是,陈毅安回信答道:“你恐怕我去打仗死了没有什么价值;你又说你毕业后出来当教员,把一些青年子弟教成爱国者,来为国家流血。你不愿你的爱人流血,而要别人去流血,这真是笑话了。你的学生将来他也没有爱人吗?父母吗?兄弟吗?他不是中国人吗?他就应该去血战吗?假若他的爱人死死地不要他去流血,那中国就无可救药了。”“你说不要糊糊涂涂地死了,这也不错。但是为革命而死,为民众谋利益而死,是不是糊糊涂涂呢?恨若是的,那中国一定没有烈士,革命也水远不能成功。”

1927年,陈毅安参加了秋收起义,并跟随部队上了井冈山,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军官。在行军打仗中,陈毅安始终不忘给李志强寄去锦书。小小的信笺,既承载着他们忠贞不贰的爱情,也传递着陈毅安的革命理想。他告诉她革命带给他的新世界:“我天天跑路,钱也没得用,衣也没得穿,但是心情非常愉快,较之从前过优越生活的时代好多了,因为是自由的,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。”1929年1月,在第第三次反“会剿”战斗中,已经是红五军副参谋长的陈毅安身受重伤,他不得不回到家乡养伤。养伤期间,陈毅安在家乡与李志强完婚。这对相恋多年的恋人终于喜结连理,留下了结婚照。1930年7月,红军攻打长沙,陈毅安离开新婚才两月的妻子,毅然决定投入战斗。李志强希望丈夫养好了伤再出发,但陈毅安没答应。临行前,得知妻子怀孕,陈毅安十分高兴,深情望着妻子道:“将来生下来的,不论是男是女,都要和我一起干革命!”

陈毅安被任命为红三军团第一纵队司令员。他带领一支300人的敢死队毅然奔赴前线,途中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反扑。陈毅安在掩护军团机关转移时不幸遭敌机枪扫射,腰部中四弹,壮烈牺牲在长沙城外,年仅25岁。他身上唯一的遗物就是这张贴身的结婚照,被鲜血浸透了大半。

李志强很久没有收到丈夫的信件,心里有种不祥之感。她她多方打听,仍无音信,直到1931年3月的一天,已经生下儿子陈晃明的李志强收到了一封信。信封上是陈毅安的手书,看到这熟悉的字迹李志强欣喜万分,她小心翼翼地抽出信纸一一竟然是空白的!她她把信纸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。上面空荡荡的,并没有字!顿时,她感到天旋地转,失声恸哭……原来,陈毅安曾和李志强相约:“如果我哪天不在人世了,我就会托人给你寄一封不写任何字的信去,你见了这封信,就不要再等我了。”面对这封无字信,李志强怎能不悲痛万分呢!可是李志强不愿意相信,她一边不停地打听陈毅安的下落,一边痴痴地等待着爱人的归来。直到1937年,彭德怀同志亲自给她回信,告诉她:“毅安同志为革命奔走,战功卓绝,不幸在1930年已阵亡…,…”噩耗传来,李志强五脏俱焚。

1983年,李志强病逝于北京。她的骨灰和陈毅安的遗骨合葬于井冈山龙市。这一次,他们终于可以安安静静地倾诉对彼此的思念和深情。

粒火能烧万重山__贺国庆与莲花县仅存一支枪

大革命失败后,许多工农武装被迫缴枪。莲花县的农民自卫军也不例外,60支枪被缴了59支,仅剩一支“俄国造”步枪。农民自卫军班长贺国庆冒着被追杀的危险,将这支枪偷偷藏匿起来。他将枪拆成三部分,分别藏在龙山岩、沿背贺家祠、攸县石桥等处。随着形势日益紧张,他又将枪转移到老家石桥。在白色恐怖中,他始终坚信:“粒火能烧万重山!总有一天,这枝钢枪会在革命斗争中派上大用场!”为了找到贺国庆和这支枪,敌人贴出了悬赏800大洋的通缉令,并抓捕了贺国庆的父亲贺承茂。贺承茂死也不说出儿子和枪的下落,敌人一无所获,便把他绑在树上,用棉絮包着,浇上煤油残忍地将他活活烧死。后来,敌人又逼疯了他母亲,杀害了他弟弟。1927年年底,毛泽东引引兵井冈,创建根据据地,莲花县也重新成立了农民武装一一赤卫队。东躲西藏了许久的贺国庆找到赤卫队,献上了全家人用鲜血和生命保存的这支钢枪。赤卫队长陈竞进接过这支钢枪,与全体赤卫队员面メ对党旗庄严宣誓:枪在火种在,星火要烧原!

后来,陈竞进和贺国庆带着这杆枪率领赤卫队一举缴获了两支枪。数日后,他们又联合萍乡赤卫队,以火攻取胜,夺了“靖卫队”一些枪支弹药。为了迅速扩大革命武装,赤卫队还因陋就简办起了一个修械厂,专门修配枪支。不久,井网山的工衣红军也赠给赤卫队一批枪支。1928年6月,赤卫队力量大大强,并奉命编为红色独立团,陈竞进任团长,贺国庆任一连连长。1929年,贺国庆牺牲在战场,年仅29岁。但是,一支枪的钢铁精神已经成为这支部队永远流淌的血液,这支钢枪还被毛泽东写进他著名的文章《井网山的斗争》。

1987年10月,毛岸青偕夫人邵华来到莲花,瞻仰了“莲花一枝枪纪念馆”后,即兴挥毫写下了一首激励后人的诗:

莲花一枝枪,

美名传四方。

昔日打江山,

今天保家乡。

 

为夫守望一百年——共和国第一军嫂”陈发姑

共和国第一军嫂”一瑞金农妇陈发姑,跨越三个世纪的风雨沧桑,守望红军丈夫一百年的故事,是“最悲壮的红色爱情经典”既体现了江西儿女信党信红军的坚定执着,又展现了江西妇女对爱情的坚贞不渝。

陈发姑两岁到朱家做童养媳,与朱家独子朱吉薰青梅竹马,共同长大。1913年,两人正式结为夫妻,生活虽苦却非常恩爱。随着中央苏区革命的深入和扩红宣传的声势浩大,朱吉薰萌发了为革命参军的念头。家人反对朱吉薰参军。伯父闻讯后跑来对朱吉薰说:“你知道参军是干什么吗?是去打仗!打仗是要死人的,你是独子,你走以后,母亲怎么办?”朱吉薰听后默不作声。陈发姑一贯支持丈夫的决定,晚上,她坚定地对丈夫说:“你去吧,你信红军我信你!家里我会照顾好!”听了妻子的话,朱吉薰第二天便报名应征,成为当时全区第一批参加红军的青壮年。后来,红军被迫长征,朱吉薰随部队出发了。临别前,朱吉薰对陈发姑说:“革命胜利后,我一定会回来。

陈发姑强忍着泪水和丈夫告别,表示会暂死等候丈夫归来。1934年11月,国民党军队攻占瑞金,对革命群众进行疯狂迫害。陈发姑不幸被捕。敌人对陈发姑严刑拷打,施以酷刑,逼她脱离革命队伍,与丈夫离婚,但她丝毫不屈从。凭着对革命一定会胜利、丈夫一定会回来的信念,陈发姑挺过了敌人的折磨,顽强地活了下来,并设法逃离了魔爪,开始了逃亡生涯。丈夫走后的第三个年头,婆婆因病去世了,孤单的陈发姑更加迫切地想知道丈夫的消息,日夜盼望丈夫能回来。她常常孤独地倚在门框上,一边唱着当年送行时唱过的歌曲,一边用期盼的目光跳望着村口:“哇哩(说了)等你就等你,唔(不)怕铁树开花水倒流。水打石子翻转身,唔(不)知我郎几时归?…,”想着当红军的丈夫要走远路,一定需要很多双草鞋,陈发姑每年都要为丈夫编织一双草鞋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陈发姑的丈夫依然杳无音讯。1958年为了安顿她的晚年生活,当地政府安排年逾花甲的陈发姑住进叶坪光荣敞老院。每逢有客人来敬老院,她就会挂着拐杖,向来人打听:“我家吉薰有什么消息?”

“百年言,发已白,百年等候,汝何时归?”2008年9月12日,老人安然去世,享年114岁。

 

 

“等着我”的望夫石__池煜华的终生守侯

1920年,9岁的池华成为6岁的李才莲的童养媳。1929年春节前タ,他们正式结为夫妻。可在新婚第3天,参加革命的李才莲就要离家工作。池煜华把丈夫送到村口,依依不舍…

第四次反“围同剿”战争胜利后,池煜华听说李才莲随省委机关到了宁都县七里坪。思夫心切的池煜华与人搭伴,步行了五六天,终于来到了七里坪。像所有的妻子一样,池煜华希望和丈夫在一起不再分离。但是,李才莲要求她回老家把支前工作做好。分别时,李才莲送给妻子一面小镜子,叮嘱她说:“战争时期,消息不很确定如果有人说我死了,千万不要相信,记住,等着我!”

红军长征后后,李才莲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,是中央分局最年轻的委员。1935年,在瑞金铜钵山的惨烈战斗中中,李才莲与绝大多数战士一起壮烈捐躯。后来有人告诉池煜华,李才莲牺牲了,她却牢记丈夫“不要轻信谣言”的叮嘱,亲自寻夫,几乎找遍了整个南区。兴国县城解放后,池煜华连夜跑到县城去寻找丈夫。遍寻不着,她依然坚信李才莲会回来看她。冬去春来,寒来暑往,岁月在漫长的等待中流逝。

池煜华把对丈夫的思念写进日记里,化在工作中,先后担任了乡妇联主任、农业合作社社长,奖状贴满墙壁。

1983年,民政部终于查实李才莲已于1935年2月牺牲,池煜华收到了一张有李才莲名字的烈士证,但是她依然在等着李才莲。她甚至把民政部门每月发给她的烈土抚恤金,当成了李才莲寄回来的生活费。

“终日望夫夫不归,化为孤石苦相思。”天天站在老屋门槛上眺望的池煜华,仿佛是一尊水恒的望夫石,诉说着自己白首不相离的地老天荒……

 

愿杀头,也不能告诉任何人”__贺页朵的入党誓词

贺页朵是江西永新县才丰乡北田村的一位贫苦农民,1927年投身革命,曾任乡农民协会副主席。在井网山革命斗争时期,他以榨油职业为掩护,从事党的秘密工作。

1931年1月25日,贺页朵加人了中国共产党,入党宣誓仪式是在他工作的榨油坊进行的。在桐油灯光照耀下,他在一块红布上写下了“牺性个人,言首泌蜜,阶级斗争,努力革命,伏从党其,永不叛党”的入党哲词,并在布片顶端写下了“CCP"(中国共产党的英文缩写)3个英文字母。他识字不多,在这张布质的人党宣誓书里,24个字中有6个别字,却让世人震撼于他灵魂深处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对党的忠诚。这六句誓言成为他人生的座右铭。无论斗争多么残酷,环境多么险恶,他都勇敢地站在斗争的第一线,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言。

1934年,贺页朵在一次伏击战中负了重伤。红军长征后,他留下来坚持斗争,后来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。在之后的漫长岁月里,他冒着生命危险将写有入党誓词的布条用油纸包好,藏在榨油坊的屋檐下1949年8月,贺页朵盼来了解放他取出写着入党誓词的布庄严地对家说:“我入党时,介绍人反复叮咐,宁愿杀头,也不能告诉任何人。从入党到解放有十多年了我没有告诉你们,因为这是党的机密啊!”1951年,中央派慰问团到南方老革命根据地慰问时,贺页朵将这份珍贵的人党誓词亲手交给慰问团负责人。

谢觉哉在革命博物馆看到这份入党普词后,于1956年7月1日,写了一篇《一个农民的入党宣誓书》文中说:“这是一位农民同志的入党誓书,不用说,这位贺同志是在艰苦的斗争中经历过严峻的考验的。……贺同志在写这张布质的入党宣誓书时,不是照着底稿写,而前是记熟了这几句话。他虽然写了一些别字,这这些别字并不减少它列在革命博物馆的意义,倒使人感到它忠实、可爱、可贵。

 

重新回到娘怀抱__段子英八年寻党路

井冈山斗争时期的老红车段子英一生经历坎坷,但对党的信仰和忠诚却始终不渝。1928年,段子英参加湘南暴动,后随朱德部队上井冈山。1929年初井冈山失守后,段子英的爱人王展程不幸被敌人杀害,段子英被捕,后被卖给一个药店老板徐祥春做妻子,至此段子英与党组织失去联系。

由于当时段子英还怀着王展程的骨肉,无奈之下,只好忍辱负重。为了早日找到党组织,她让徐祥春帮忙物色了一间店铺,一边经营店铺独立谋生,一边积极寻找党组织的下落。听说南昌有共产党活动的消息,段子英执意要去南昌寻找党组织:“无论如何我都要去南昌!”即使是身怀六甲,身边还有一个两岁的儿子王林涛,她也毅然决定,带着孩子一同前往南昌打探消息。

寻党途中,小儿子出生了。“英子,刚生了娃还是先回去养养身子吧。”跟随段子英的婆子劝道。寻党心切的段子英拒绝了婆子的好言相劝,她在手稿里写道:“失去了党组织的联系,我就像失去了父母的孩子。

到达南昌后,几番寻找,段子英仍没有打听到任何关于党组织的消息,她不死心,决定继续寻找。数年间,一次次传来党组织的消息,又一次次让段子英寻访落空。接连的失望并没有让这个饱受煎熬的革命者失去信心,相反,更坚定了她找到党组织的决心。

为了尽快找到党,段子英决定回到家乡耒阳去。她怀着一线希望给老家寄了一封信。知道段子英还活着,父母悲喜交集。1935年父母将她和儿子接回了耒阳家中。回家后,心中的革命信仰让她无法安心做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。为了方便寻找党组织,她决定离家前往距离耒阳县城3公里的一个水路交通要道开设一家客,而年幼的儿子只得托付给父母照顾。“父亲,女儿不孝,为了追随党组织,继续完成党的事业,还请您照看吾儿,

您的不孝女儿英子上。”在留下孩子和一封简短的信后,段子英匆匆离家了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客开业一个多月后的一天中午,一个农民打扮的人来到客。“咦,这人看着有些眼熟。”很快她想起来了大革命时期,这个人和她一起开过党员会,还一起参加过农民暴动。正当她想和来人打招呼时,对方向她摆了摆手,原来对方也认出了她,两人暗地里约好上再聊。

按照约定的时间,两人见面了。原来那人是耒阳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李振鹏。段子英激动地向他诉说了带着烈士的后代,8年辗转各地行程两千多里的寻党路。其中的辛酸、焦虑、望……在这一刻都化为风雨过后的欣慰。找到了党组织的段子英,就像重回母亲怀抱的孩子,兴奋不已。

1937年,段子英担任了湖南灶市地下党小组组长,她的“寿春客栈”也成为党组织的地下交通站。在日寇侵华占领耒阳时期以及抗战胜利后,段子英的地下交通站在党组织的领导下,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。

这是革命的营养一井冈山上南瓜香

井网山革命斗争时期,根据地物资严重匮乏。为解决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,根据地军民就以南瓜替代主粮。战士们想方设法收集南瓜籽,有的还跑到破屋、大陇、黄等很远的地方去收集。收到种子后大家满山遍野种南瓜。

小井红军医院的领导、医护人员和伤病员也积极行动起来种南瓜,任务是每人四株。一些重伤员无法完成任务,轻伤病员就帮着分担。

有个姓赵的排长,腿部负了重伤,护士不让他出来,但他硬拿着拐杖,一拐一拐地爬上山坡,帮别人点将浇水。一位连长伤很重,躺在床上不能动,便把通信员叫到床边,郑重地交代:“我现在动不了,请你代我种好四株南瓜。”通信员笑着说:“我已经种了十株,算上连长的份,已超额完成任务。

山上的老百姓看见红军种南瓜,称费道:“只听说当兵吃粮,按月发饷,但没有听过当兵的种粮,这样的部队真是头一次见到。”

不久,战士们种的南瓜开始长叶了,南瓜苗顺着山坡往上爬。战士们经常去拔草、捉虫、浇肥,根本用不着领导吩咐。有时执行任务回来,也要到山坡上看看自己种的南瓜长得怎么样。如果部队下山执行任务,出去的时间比较久,当地暴动队员和儿童团员就主动帮忙管理南瓜。

秋天到了,战土们种的南瓜长得又大又好,有的一个就有四五十斤重。有的连在丰收时,还专门开了庆丰大会,在最大的几个南瓜上贴上红纸、,上面写上这个南瓜是哪个班、排和个人种的,以示表扬。当时在红军中传唱的歌谣“红米饭,南瓜汤………秋茄子,味道香,吃得精打光光”也一直流传到了今天。